爱游戏外围网页版登录网站_网址是一家生产无机水磨石、磨石地坪、水泥自流平地面、修补砂浆的专业厂家!

咨询热线:

13188973775

爱游戏外围_无机水磨石

人物|闫民:让古兵器重现锋芒

发布时间:2024-07-24 06:20:30 编辑作者:爱游戏外围 浏览次数:1

  2018年,一本名为《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》的图书出版,书中记录了全国多位手艺人,不乏即将消失的老行当和从事罕见手艺的工匠们。

  人类拥有漫长的冷兵器史,刀枪剑戟这些古兵器跨越历史长河而来,带着浓重的岁月印记——锈蚀。

  闫民的工作,就是修复这些锈蚀的古兵器,让它们重现锋芒。经他手处理的古兵器,甚至能看清当年锻造的纹理。

  锈迹布满剑身,剑柄也断成了三截,剑鞘更是不知去向——这是闫民最近要修复的一把宋代铁剑。

  2018年12月19日,石家庄新华区一处老小区,便道上一排门脸房,理发店和小卖部中间不挂招牌的一间就是闫民的工作室。一台柜式空调让进屋的人顿感温暖,但对着满屋子的古代兵器,记者顿时有一种穿越之感。

  “看,这是这个月忙活的,还没修完。”闫民小心翼翼托着一把一米多长的铁剑,剑身的两面迥然不同,一面锈蚀得起伏不平,一面光洁得好像刚下了锻造台。

  “这锈迹有年头了,剑身上起泡有多高,锈进去就有多深。”闫民指着修复好的一面中的几处小坑说,在他的经验中,一毫米的铁能长出四五毫米的锈,是因为铁器暴露在空气中,又吸收水分,发生了氧化反应。

  打磨的工具就是磨石。听起来和磨刀匠相似,但精准程度大有不同。磨石从80目到10000目不等,闫民的架子上有近百块磨石,颜色各异、薄厚不均,代表着不同的研磨精细度,“你选不对工具,修不出纹路,那是‘剑不服’,对你的手艺不服气。”

  大的磨石20厘米长5厘米宽厚,小的有指甲盖大比纸略厚,闫民还专门在小块磨石背后粘了一层背板用来保护它不断裂,“没一件电动工具,纯手工。”

  左手提剑,右手拎石,磨石蘸水,单眼吊线。磨石和锈蚀的剑身发出沙沙的摩擦声,锈蚀印迹在打磨中从剑身上剥离,一寸一寸恢复锻打纹路和淬火时产生的刃线。

  “干这个活儿不能戴手套,不然感觉不到磨的力度和剑身的厚度。”闫民两只手被修复中的剑刃划得新伤叠旧伤,他指指右手拇指还略发红的伤口,“喏,这个,昨天刚划的。”

  在2至3个月的修复过程中,粗磨和细磨大概要用到9至12种磨石来完成。打磨的过程是促使古兵器的表面更加光洁。“这和镀金器具类同,光洁度越高的古兵器表面,水分越是不易存留,这就减少了锈蚀可能。”闫民拿过一把清代剑,展示锈蚀未打磨和打磨好的不同两面进行比较。

  工作室的各种工具让人眼花缭乱,其中一个,铅笔长短,一头锃亮呈圆锥状,记者着实想不出这个工具的用处。闫民在一把已完成初步打磨的清代剑剑身上,用这根叫做钨钢棒的工具反复摩擦碾压,浅亮的剑身渐渐变得乌黑沉稳,看上去有了隐隐杀气。

  这道工艺的作用,相当于为古兵器“美容”。对于刀剑上的血槽等做修复,只有用钨钢棒才可以“施工”。

  磨刀凳的一侧挂着好几幅刀剑纹理图,木肌、水纹、拇指纹……每一张都非常精美。即使天天对着看,闫民还是会啧啧半天,“修复的过程这些可以显现出来,这代表着古代工匠的制作水平。有时候修着修着,会一拍大腿,感慨古匠人的手艺巧夺天工。”

  传说中的鱼肠剑,正是因为剑身花纹像鱼肠而得名。历经上百年的古兵器,如何让剑身上的锻造花纹显现出来呢?

  矿石粉、金属粉,甚至纯金粉,七八种粉末按比例混在一起,用棉花蘸着对剑身进行擦拭,可以将剑刃打造得更加漂亮,当年工匠反复折叠锻造这把兵器的纹理,也随着这一过程呈现出来。

  “每次用小棍挑一丁点金粉加进去,连呼吸都得屏住,因为喘气稍微一大,金粉就飞了。”闫民说,是因为价格不菲的金粉,研磨得非常细,肉眼几乎看不出颗粒,而越细的粉末才能将剑身擦拭得越光洁。

  文物修复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,更不要说修复古兵器这样冷门的行当。闫民的学习,更多地来自琢磨。

  2007年,闫民接手了一名藏家的汉代环首刀,为了找修复资料,他从各类古书、古画中搜寻汉代环首刀的样本做参考,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。

  工作台上的一台显微镜,用来观察古兵器的磨痕,“这就像寻找一件兵器的血统,你能从磨痕判断它产自哪个时期,可能用的什么材料,哪种锻造手法,也就能找出更适合的磨具来修复。”闫民说。

  汉唐的刀剑百炼成钢,它经过反复折叠锻打,已将杂质挤压出去,不易生锈。明朝以后的刀剑则不同,刀剑主体为铁,百炼钢镶嵌到了刀刃上,厚此薄彼的刀身就爱生锈。

  一个人看到的取决于他所理解的。磨刀凳正上方有一幅古人磨刀图,记者看,就是刻画磨刀的场景。在闫民的指点下,记者才注意到古人的手腕上缠着一根绳,这根绳的另一端拴在剑首之上的剑柄中。

  “过去,我们以为刀剑手柄上的穗子就是装饰用,其实古兵器是战场上士兵的护身符,它每一个物件的实用性都做到了极致。”闫民说,和现代装饰性剑穗挂在剑首不同,古兵器的剑穗都在剑柄上,作战时用来套在手腕,防止格斗中脱手,关键时能救命,所以编剑穗不仅要漂亮,还得结实。

  相关古籍图册中,只展示剑穗的样子,至于如何编出这样,没有图示。闫民琢磨着编出了几十种用于不同刀剑款式的剑穗。

  捡来的拖拉机工字钢用来锻造,座椅厂的同学“捐”了一块皮革做刀鞘,一块废弃的广告牌做衬板,炮弹皮做手柄,垃圾桶里的小黄绳做剑穗,女款塑料凉鞋上的装饰做刀鞘上的小花。

  “我就自个儿琢磨,愣是弄成了。”闫民回忆起这把刀制作的步骤,也笑那时年少。

  20世纪90年代,闫民做生意有了点积蓄,他在古玩市场偶遇了一把碎成好几段的民国时期将校佩剑。

  “当时卖家用破报纸包着,破烂不堪。”那是一把长约1米的佩剑,剑柄处有一块残缺,剑鞘也一分为二。

  他买回来,琢磨怎么修。参照剑柄的形状,缺失的部分闫民用木片粘补了上去。他想用铜丝照原样固定缠绕剑柄,但原物上的铜丝只有0.4毫米细,找来找去找不着这么细的,最后他用一根粗铜丝抻细了代替。

  剑鞘粘好后,表面的银色电镀效果始终没有办法还原,闫民只好暂时用黑漆代替,但心里总觉得“对不起”这把剑。直到近两年从喷漆师傅那得到灵感,又在类似材质上反复试验,这才恢复了这把剑的原貌。此时,已经到了21世纪。

  在这个时间里,闫民琢磨出了很多细微甚至独创的修复方法,也琢磨出了很多得心应手的修复工具。

  闫民的工作室满足了手工爱好者的所有幻想:一墙的斧子锤子刨子,小到细铁丝,大到一米多长的锯,每一件都摩挲得锃亮,带着厚厚的包浆。

  修复古兵器是个极少人从事的行当,并没有专门的工具。工作室的相当一部分家什,都是闫民琢磨出来自己动手加工的。

  接待客人的桌椅,干活的工具台,包括那张看起来像条凳,但是又比条凳多了两块木头的磨刀凳,那是架起来以供打磨锈迹专用的,尺寸按照闫民的身高定制打造。

  趁手的小玩意儿,每一个都和一次用途有关,听闫民细数它们的来历,感觉这哪是家什,简直就是闫民的孩子。

  动手能力强,爱琢磨,源于20世纪70年代,那时闫民还在读初中。他喜欢用碎木头做小板凳,后来进了工厂上班,在多个车间工作过,把车工、钳工、刨工、电焊学了个遍。

  自己琢磨制作工具,也源于闫民想省钱,省出来的拿去买做不出来的材料。比如记者刚拿起一块磨石准备近距离看看,闫民已经急慌慌双手伸过来托住,“这块最贵,36000元。”

  如果你不小心看到63岁的闫民擦眼睛,绝对不能以为他在感慨人生,八成是哪件古兵器修复途中遇到了困难。

  前段时间,有一把古剑送到了闫民手里,因为剑刃的位置出了点偏差,本来半小时能完工,结果一周了都没修成。

  闫民很焦躁,他擦过眼泪,也略有犹豫。如果他不说,藏家也看不出来,但是这么交活儿他心里过不去。他的老伴儿劝他,重新干,省得你这么纠结。

  闫民回到工作室对剑刃重新打磨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工期加倍,“你迷恋这样的一个东西,心里自然有一把秤,修不好,最先过不去的是自己。”

  闫民也收藏古兵器。从事修复工作,闫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别人的藏品。“有的古剑,剑柄上有金丝缠绕,做工别提多精细了。你要说看着一点不动心,那是假的,但凡好这口,都会心痒痒。”但闫民说,做修复最基本的一条,就是诚信。

  2014年,有两名藏家慕名而来。他们分别带来一把唐代直刀委托修复,“现在国内已知的就三把唐代直刀。”闫民说,还有的藏家将价值数十万的古兵器直接快递到他的工作室,托付其修复。

  闫民举起桌上放的几块古兵器碎片,“看,又是一万多元钱,这是我儿子淘回来的古兵器碎片,和工作室的其他铁质藏品不同,这几块碎片是青铜的。”

  闫民轻皱眉头,看出来,他是心疼的。他挥挥手,“要研究青铜兵器藏品,学费还是要交的。”

  将近20年的古兵器修复过程中,起步的头几年,工作室不但交学费,还倒贴钱。

  这间被闫民称作“涤心斋”的工作室,名字是征集而来。入选者的奖品,是可以拿任意一件古兵器由闫民免费修复。不久,这名入选者带来一把古剑兑现奖品,闫民修了一年多,光材料费就搭进一万多元钱。

  工作室开张,得有工具。那一架子的磨石,除了36000元最贵的那块,其实其余的也都价格不菲。

  磨石是消耗品,用得久的也就一年。闫民不会一次买几块,都是攒攒钱,买一块回来,再攒攒,再买。

  “你喜欢这样的一个东西,你觉得乐和,钱就不那么重要了。”闫民说着,眼睛瞟向自己的藏品。

  闫民收藏有300多件古兵器,年代最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。每一件都有故事,他可以拉着你在他的收藏品中,讲上一天一夜。“你看这刀柄,手能触摸到一前一后两个小疙瘩,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?”闫民眨眨眼考问记者。

  斑驳的刀柄上,小凸起磨得锃亮,让记者一时猜不出它设计的用意。闫民哈哈一笑,手摁在刀柄上,反复演示,“看到没,如果是夜间拔单刃刀,很难辨别刀刃的方向,靠上的凸起所在的一面,就是正面。”

  残酷的冷兵器时代,生死几乎瞬间,拔刀稍迟可能就会丧命,刀匠的如此设计能够说是相当实用。

  “你每弄明白一点兵器知识,心里都特别满足,这种感觉什么都换不来。”闫民说。

  痴迷古兵器的闫民,其实也很现代。仔仔细细地观察会发现,工作室有两个快挂到房顶的音箱,轻放着流行歌曲。

  “这是有客人来,没人的时候,我会把音乐放到震耳欲聋。”闫民眯眼一笑,“提神用,我也会困啊!”很难想象,从事着精、细、稳、慢的修复工作,“伴奏”的却是重金属音乐。

  罩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,听着劲爆的音乐,手握痴迷的古兵器,闫民每天雷打不动在这间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忙活6小时。或许,在这些冰冷的古兵器面前,闫民能与他们对话吧。(记者白云)

  闫民从小就不是个好脾气的人。他比画着说,曾经他用刨子刨一块木头,一下不平,两下不平,他会恨恨地“告诫”那块木头,要是第三回还不行,就把你拆了。

  第三回还是不行,闫民拎起一旁的斧子,把好端端的木头劈成了柴火。类似的事儿不只一回,为此,他没少挨父亲的打。

  可修复古兵器不一样了,别说这是别人委托修复的不能砸,闫民自己也舍不得,毕竟每一件都是独特的。

  62岁那年,闫民想考驾照。一千多道题的题库,抽取100题考,高于90分才能合格。老伴儿嘲笑他说,你考不过,别考了。闫民不服气,他在工作室翻来覆去背了好多天,一次性通过。

  他说,修复古兵器是个细致活儿,而且永远没止境,总有更好的办法让修复更接近完美,但首先你得静下心来。

  曾经追过美剧《加里森敢死队》的闫民,近些年不喜欢看电视了,尤其是古装武打剧,“那锤,动不动就和灯笼一般大。斧子,像蒲扇似的。看得闹心!”闫民用手画了个蒲扇那么大的圈,摇摇头。多年研究,让他对古兵器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  锤和斧大多是骑兵的作战武器,甲胄动辄几十斤重,铁器大锤按照电视剧当中的尺寸得上百斤,别说抡起来费劲,这些重量压在战马身上根本跑不起来,更不要说冲锋陷阵。真实的古兵器锤,其实只有拳头大小。

  “这说明,我们关于古兵器的研究还是少。”闫民说,他希望能读懂更多古兵器,也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古兵器。

  闫民修复了众多古兵器,也看到了一段有趣的古兵器史:唐代前后的刀剑,功能性强,没有花纹,明清时代的刀剑,纹理突出,装饰性更强。这印证了冷兵器在战争中开始“退居二线”,火器被推到了战争前沿。

  出土文物证实了古兵器曾经的辉煌。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,距今2000多年,却没有锈迹,锋利无比,连剑身的纹理都清晰可见。经过现代科学研究,这把剑不锈的秘密在于剑身上涂有当时罕见且难得的金属铬。

  古人如此高超的铸剑术,随着生产力的发展、甲胄的迭代乃至火器兴起,逐渐衰落,甚至消失。

  闫民说,现代人研究铸剑,更多的是研究兵器的沿革和技艺,以此来对比和平的不易,“想象一下,和揉面烙饼一样,刀匠要反复对铁进行折叠锻打,正是折叠的手法和锻打的力度不同,呈现出的刀剑纹理有异。”


相关文章

  • 爱游戏外围qq
    QQ
  • 爱游戏外围电话
    电话
  • 爱游戏外围首页
    首页
  • 爱游戏外围产品
    产品
  • 爱游戏外围施工工艺
    施工工艺